李元
然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从光伏建造本身来说可能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例如支架成本增加、运维成本上升等。
如何应用其实对于发展光电建筑一体化,国家能源局给出过明确的定义:在用电侧直接建设光伏电站,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由于各国的土地资源有限,集中式的电站规模正在萎缩,而更大的建筑载体,包括屋顶和地面资源有着更好的应用空间。
国家电网公司在分布式光伏的并网的技术、政策方面都作出了很大努力,来促进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节能减排重要途径光伏发电与建筑物集成(BIPV)的概念在1991年被正式提出。立面架空安装时,由于通风条件比较好,功率损失就比较少。应晓捷回应,增量屋顶的特点是新建建筑从设计开始就将光伏和建筑结合在一起,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建筑的一种体系进入建筑领域,纳入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同步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使其成为建筑有机组成部分的一种工程。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利民说。
太阳能与建筑结合是让太阳能成为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已经成熟的太阳能技术产品真正融入到建筑中去,是打造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重要方式。光电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建筑结合,创造了建筑设计的新概念,开拓了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个新领域。圣地亚哥地铁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是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在每天有220万人利用
而后者则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最大的检验。对照来看,这一调整与现行的分布式电站补贴方式类似,这也意味着其针对的主要是大型地面电站,未来两者的补贴方式将一致。而对于一个正在打破垄断的行业,能源行业的商业模式有哪些创新的空间,国家能源局给出了自己的方向。而从国家能源局新近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的光伏电站的发电情况来看,以目前的发电水平看,即便是考虑到补贴最终能够全额发放的情况下,其平均收益率也并不如一些可行性研究报告上说的那么有吸引力。
在国家能源局此前下发的《关于印发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列出了予以鼓励发展的一些新型消费业态,大体围绕三个主要方面,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以及实施电能替代。这无疑是对现行的专业光伏电站运营商这一投资模式的一个打击,尤其是那些需要依靠高成本融资的企业。
尽管面临着可能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但基于现实,对于那类寄望大规模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而言,全产业链模式可能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必须在商业模式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和探索。其实,早在去年发布的一系列电力体制改革的配套文件中,这种信号就已经传递出来了。根据发改委发布的通知,光伏发电2016年标杆电价I类资源区调整为0.80元、II类资源区0.88元、III类资源区0.98元,明显要低于此前流传的征求意见稿中的电价标准。
补贴机制将调整根据侯守礼的介绍,光伏电价补贴将集中在两个方面,改革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完善补贴标准,建立补贴逐步下调机制。对于前者,将现行的直接制定分资源区标杆电价水平转为制定价格形成规则,即上网标杆电价由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含脱硫、脱硝、除尘)或市场交易价格,与定额补贴两部分组成,将现有差价补贴向定额补贴转变,同时鼓励项目参与市场竞价,强化市场竞争在发电价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在解决限电问题上,给出的解决思路并不是对光伏发电的所有电量照单全收、100%完全上网,而只是保证将光伏电站维持在某一个合理的收益率之内的电量给予完全上网。换言之,对于光伏电站投资者而言,寄望简单的复制火电企业的卖电模式,可能将很难行得通。
彼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在存在新能源限电情况的地区,拟通过发电计划方式优先安排一部分新能源保障性发电量,保障新能源项目合理收益的基本利用小时数。该人士还表示,通过这种保障性发电量的方式,既保障了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收益,也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步。
而在国家能源局给出的大的框架来看,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可谓内涵丰富,大到城市的管理,小到能源的交易、电动汽车应用新模式等。国家能源局则表示,要探索风电、光伏就地消纳利用商业新模式,统筹解决弃风、弃光、弃水等行业发展突出问题,探索试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管理机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电价处负责人侯守礼表示,将改革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完善补贴标准,建立补贴逐步下调机制,直至取消补贴。在补贴标准方面,侯守礼表示,将考虑价格政策衔接、项目建设时期不同等实际因素,初步考虑制定差异化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并伴随产业技术进步,逐步下调光伏发电补贴水平,直至取消补贴。其实,侯守礼的上述表态,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只不过进一步确立了一个共识。对于业界而言,补贴标准下调也是在意料之中,其最大的关注点在于下调的幅度。不论是电改中确定的限电的解决思路,还是此次给出的电价补贴的逐步下调,无不在确立一个共识。而在不久前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印发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则对能源行业的商业模式可能的创新空间,给出了自己的方向,大体围绕三个主要方面,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以及实施电能替代。
告别暴利从这几年的公开信息来看,电价补贴逐步下调也早已经在意料之中。其他能够增加利润的方法,还包括EPC以及发展配额交易等增值服务。
而其他能够增加利润的方法,还包括EPC以及发展配额交易等增值服务。既在电力体制改革确立的还原电力商品属性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仍然享受电价补贴的光伏发电,必须丢掉暴利甚至是高利润的幻想,而要彻底的进入一个收益率相对稳定的时代,也不排除是微利时代。
对于直接决定行业生存发展的电价补贴问题,再次有了明确的说法。更值得关注的是这背后传递的信息,既对于一个依靠补贴生存的行业而言,在行业利润方面,必须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
对于光伏电站而言,极有可能会就此如同其他行业一样,进入一个收益率相对稳定的时代,也不排除是微利时代,尤其是在电力行业告别垄断行业,还原其商品属性的这一大环境下。较为受到关注的是第二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参考其他行业的经验,对于创新而言,除了涉足一些较为新潮的概念和方向外,还包括如何寻求一些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行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调峰、就地消纳等,也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其余超出保障性范围的新能源发电量,鼓励参于市场交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保障优先上网。
简而言之,对于光伏电站投资者而言,寄望简单的复制火电企业的卖电模式,可能将很难行得通。尽管面临着可能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但基于现实,对于寄望大规模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而言,全产业链模式可能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而以今年的例子来看,未来几年的下调幅度可能会超过预期。作为去年曾炙手可热但却几无进展的热门概念,今年是否会有实际进展,值得关注。
商业模式创新难题侯守礼也表示,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牵头研究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机制,鼓励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相应收益,一方面减少中央财政资金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促进多产业的平衡发展其实,早在去年发布的一系列电力体制改革的配套文件中,这种信号就已经传递出来了。
在补贴标准方面,侯守礼表示,将考虑价格政策衔接、项目建设时期不同等实际因素,初步考虑制定差异化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并伴随产业技术进步,逐步下调光伏发电补贴水平,直至取消补贴。商业模式创新难题侯守礼也表示,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牵头研究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机制,鼓励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相应收益,一方面减少中央财政资金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促进多产业的平衡发展。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参考其他行业的经验,对于创新而言,除了涉足一些较为新潮的概念和方向外,还包括如何寻求一些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行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调峰、就地消纳等,也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而从国家能源局新近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的光伏电站的发电情况来看,以目前的发电水平看,即便是考虑到补贴最终能够全额发放的情况下,其平均收益率也并不如一些可行性研究报告上说的那么有吸引力。
其他能够增加利润的方法,还包括EPC以及发展配额交易等增值服务。而以今年的例子来看,未来几年的下调幅度可能会超过预期。
尽管面临着可能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但基于现实,对于寄望大规模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而言,全产业链模式可能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该人士还表示,通过这种保障性发电量的方式,既保障了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收益,也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步。
尽管面临着可能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但基于现实,对于那类寄望大规模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而言,全产业链模式可能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彼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在存在新能源限电情况的地区,拟通过发电计划方式优先安排一部分新能源保障性发电量,保障新能源项目合理收益的基本利用小时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